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
题目:
单选题
男性,34岁,头晕乏力2年余,加重伴皮肤黄染1个月。检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0×10
9
/L,血小板48×10
9
/L,网织红细胞20%;尿胆红素(-),尿胆原1:320(+),尿含铁血黄素阳性,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红系占53%,以中幼、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本例最可能诊断是()
A
缺铁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PNH
D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
PK酶缺乏症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可以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在回归直线y=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尾气吸收塔循环建立的时间不恰当的是()。
背景资料: 某写字楼项目,建筑面积84540.4m2,两层连通整体地下室,地上为两栋塔楼,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设计为2mm+2mm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外防水。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设计为两道,置于混凝土垫层上。施工单位拟采用热熔法、均满粘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存在不妥,不予确认。 事件二:底板施工完后,浇水养护10d后监理工程师提出应继续浇水,施工单位认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即可,现养护10d已完全满足规范。 事件三: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做法:顶板与底板一致,采用50mm厚细石混凝土;侧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厕浴间防水做法: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墙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并压光后施工防水层,再作防水保护层。监理对此做法提出诸多不同意见。 事件四:地上结构施工时,拆模后发现梁底的外露面出现麻面、露筋等表面缺陷。监理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后续工程的防治措施。 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理由。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指出事件三中各做法的不正确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分析事件四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产生的可能原因(至少列出五项)。
作为边疆牧民生命之饮的安化黑茶,以前内地人们为什么视而不见?
温室和塑料大棚下的土壤属于()。
感觉整合强调治疗是通过治疗师引导,由儿童控制感觉输入得到的反应。()
金属发生结构改变的温度称为()。
下列哪个疾病适合做大规模的筛检()
高钾血症治疗最有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