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电工电子技术
题目:
选择题
按复合按扭时,( )。
A. 常闭动作,常开不动作
B. 常开先闭合
C. 常闭先断开
D. 常开、常闭同时动作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某外玻璃幕墙工程,玻璃幕墙外檐高度30m,部分采用构件式玻璃幕墙,部分采用单元式玻璃幕墙。具体做法如下: (1)一层采用1500mm×2000mm×12mm平板浮法玻璃,二层采用10+20A+10中空钢化玻璃,尺寸为1500mm×2000mm,安装时在构件框槽底部安放三块长度50mm橡胶垫块。 (2)二层中空钢化玻璃在加工厂组片合成,注胶采用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经过5日养护固化后,运至现场安装。开启扇安装开启角度为30。开启距离350mm。 问题: 一层使用的玻璃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二层玻璃安装时安放的垫块是否妥当?说出正确做法。 写出玻璃注胶的技术要求,指出二层玻璃从注胶到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指出开启扇安装有什么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下列哪种构造是沉积岩所不具有的?
下面哪一个不是媒介发展的规律之一().
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商用房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Negri body
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重症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哪种药治疗( )
虽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中()
案例名称:治理“滞胀”: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出路 案例适用:降低通货膨胀政策 案例内容: “滞胀”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60~1980年间,美国就曾出现过三次“滞胀”。实际上,整个西方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初均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西方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4%,失业率为5.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而在此之前的1968~1972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4.3%,平均失业率为3.2%,物价平均上涨率为4.8%。 美国之所以能最终走出“滞胀”,首先源自学界对既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一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由于无力解释“滞胀”的成因和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了来自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猛烈攻击。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弗里德曼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短期当中,当局也许可以依循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上升时,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但在长期当中,这种替代关系并不成A,物价水平最终会螺旋式上升,同时失业率依旧。他认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对美国当时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1961~1985年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数据为弗里德曼的这种批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货币主义学派眼中,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管住货币供应及其增长率,坚持采用单一的货币管理规则,人们对通货膨胀最终会形成稳定和清晰的预期。 对凯恩斯理论的第二个重创来自供应学派。传统凯恩斯理论侧重总需求管理,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运作的必要性并为此提供理论基础。供应学派则认为,美国当时的困境来自于储蓄率下降、技术革新速度放慢等原因所导致的商品竞争力下降,这是国家干预政策破坏了市场自我调节机能的结果,因此主张减少国家干预,降低税率,以便鼓励生产,刺激供给的增加。 里根政府明确表示赞成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主张,并通过抑制货币增长的方式来降低通货膨胀;通过减税和压缩政府开支或者至少是减缓开支的增长速度同时并进,以便平衡预算。里根政府的这一套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消费物价指数在1983年以后大幅度回落,1986~1989年下降到3%~4%。同时,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美国经济基本摆脱了“滞胀”。
某程序员在开发一功能很多的软件时,在某个操作窗口中设计了大量选项。在征求用户意见时,用户提出最好能降低复杂度,因此该程序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