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试题: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D倡导知识即美德
有学者曾指出: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说明() A意大利复古希腊古典文化B现世追求借助人文主义C中世纪枷锁有待古人解开D意大利文化中缺少智慧
武术运动形式一般分为()大类。 A2B3C4D5
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 A研究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分为( ) A心理练习B集中练习C整体练习D分散练习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A学生的知识基础B教学内容的特点C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D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除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还有()。 A助人为乐B爱岗敬业C敬业奉献D尊老爱幼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郑伯当时没采取军事抵抗的手段来解除危难,而是听取佚之狐的意见,运用游说敌军主帅的方式。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烛之武很快答应了吗?生1:没有,因为他有突出的才能却没有被重用。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情。(全班同学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教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文中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对话,但是感情把握不到位)师:请你们说说自己朗读角色的心情。生2:佚之狐很恭敬。生3:郑伯很诚恳,表达出真诚的歉意。生4:烛之武心里不满,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全是因为君王的过错,所以他表现出很委屈。以下对这段教学实录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时,忽略了结合文本来点拨B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采用学生阅读的方式,而应该由教师负责阅读,学生负责解析理解C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这位教师要没能帮助学生建立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进入到文本深处与文本、与作者展开真诚对话D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捕捉人物语言背后隐含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感知的浅层,始终没能走进人物的内心
采用班级最早的雏形是在(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石室学堂D天津北洋学堂
“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 A推行了郡县制度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评价。以下选项中对该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教师的评价,没有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B该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C该教师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D该教师的评价没有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B职业理念的差异C职业能力的差异D职业认同的差异
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谈及苏联(俄)历史上的某次饥荒时,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造成饥荒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共
300
条记录 第
19
页/共
20
页